Search

確診數字很重要,但「 #精準 」更重要。
疫情走勢會 #影響防疫政策的判斷,也會 #影響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確診數字很重要,但「 #精準 」更重要。
疫情走勢會 #影響防疫政策的判斷,也會 #影響民心。
 

今天指揮中心公布本土案例:「新增321、校正回歸400」,現在各界轟轟烈烈地討論到底什麼是校正回歸。
 

但我想請大家關心一件 #最重要的事,究竟在我們每天躲在家裡不出門,醫護在第一線衝鋒陷陣,這樣的防疫政策下, #到底對疫情的趨緩有沒有幫助?
 

本土確診總數確實增加了721例,但重點不在「今天公布」的總數,而是在這些未通報完成的確診者回歸確診日期後所呈現的 #每日確診總數 及 #陽性篩檢率 走向。
 

從指揮中心公布的兩張圖來看,加上因作業時間差而晚通報的400例後, #長條圖是漸漸變低,而在 #篩檢陽性率上也已漸漸趨緩,從5月1日起每天採檢陽性率來看,還是以5月15日陽性率6.3%最高,後逐步往下降,近日都是2.2%至2.9%。疫情看起來還是平穩,#並沒有再次爆發。
 

也就是說,我們 #現在 的 #防疫政策方向是對的,大家戴口罩、居家辦公、有症狀的前往篩檢、減少不必要的移動,都有讓 #疫情減緩。
 

如果我們在「今天的數字」突然+721,5/22的長條圖飆高、陽性率飆高,民眾開始恐慌,政府也可能 #誤判疫情發展。倘若在此時,又因民心波動被各界要求提升防疫警戒,但實際上疫情並沒有大爆發的情況下,反而會讓我們的防疫體系負擔更大且 #無謂的壓力,第一線守護我們的醫護人員會更加辛苦。

今天指揮官也提到,今日校正的確診數字400例,是由於每個確診個案需要登錄20幾個欄位的資料,對目前負擔龐大工作量的的醫護人員而言,實在是很辛苦的事,也因此在時間上有所遲延,在今天一併公布。目前也已 #簡化登錄的資料量,在未來應該可以減少發生時間差所導致的遲延公布。
 

大家每天都在家守著螢幕等指揮中心公布數字,但我們必須知道這個數字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意義,以及在防疫上我們更應該注意哪些事。不是數字變少了就開心,數字變多了就罵東罵西。
 

面對疫情謹慎不恐慌,我們一起繼續努力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